别把 “撞头” 当小事:颅脑外伤的潜在杀手

 

 


我国每年因颅脑外伤就诊的患者超 500 万,其中约 10% 因延误救治或处理不当留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颅脑外伤的 伪装,教大家科学应对这一常见却易被忽视的健康威胁。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 头破血流才是严重的颅脑外伤,其实多数危险来自 看不见的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和类型,颅脑外伤的症状可分为 即时显性症状延迟隐匿症状,后者往往更易被忽视即使显性症状撞击后数分钟内出现,提示可能存在颅骨骨折或颅内出血,需立即就诊:主要为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异常神经功能异常头部外观异常有些颅脑外伤的症状会在撞击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显现,被称为 延迟性颅脑损伤,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类型。若撞击后出现以下情况,即使当时无明显不适,也需及时就医:头痛加重或反复恶心呕吐频繁意识状态变化以及其他异常表现

颅脑外伤不是 随机发生的,有些场景和人群风险更高,这些情况往往伴随更高的颅内损伤风险需要重点防范:(1)高风险场景:这些 撞头别轻视,包括高处坠落交通意外运动撞击日常意外;(2高危人群:这些人 撞头后更危险:主要为0-14岁青少年、³65岁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者癫痫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撞头后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恢复,很多人因为操作不当,反而加重了损伤。记住正确步骤,避开常见误区以下是科学的处理步骤和常见禁忌:(1)正确急救:分情况处理有伤口出血时:立即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若伤口有异物,切勿自行拔出,以免损伤血管或神经,需用纱布包裹伤口后立即送医无伤口但有不适时:让患者就地休息,避免站立或走动,保持头部稍高位,减少颅内压升高的风险。同时密切观察意识、呼吸、心跳情况,若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立即拨打120出现意识丧失时:若患者撞击后失去意识,需立即将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如右侧卧),清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同时触摸颈动脉(颈部两侧),若无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需要警惕,这些行为会 雪上加霜:(1禁止 摇晃唤醒:很多人看到患者昏迷,会用力摇晃头部试图唤醒,这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尤其可能导致脑挫伤或颅内出血扩散;(2禁止自行用药:撞头后切勿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可能掩盖头痛症状,延误诊断,且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3禁止 硬撑不就医:即使撞头后无明显不适,若属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抗凝药使用者),或撞击场景为高处坠落、交通意外,也需在 24 小时内到医院做头颅 CT 检查,排除颅内损伤;(4禁止剧烈活动:撞头后 1-2 周内,避免跑步、跳跃、搬重物等剧烈活动,减少颅内压波动,防止潜在的血肿扩大。

颅脑外伤多数可预防,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头部筑起 防护墙1做好头部防护:关键场景戴头盔;(2改善居家环境:减少摔倒风险;(3)注意出行安全:避免交通意外;(4关注特殊人群:加强照护。很多人担心 撞头后会留下后遗症,其实只要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多数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良好。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根据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方案:1轻度损伤(如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只需休息 1-2 周,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无后遗症;2中度损伤(如脑挫伤):需住院观察,通过药物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营养神经(如胞磷胆碱),若出现脑水肿,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病情加重;3重度损伤(如颅内血肿、颅骨骨折):需及时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复位术,术后结合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多数患者在 3-6 个月内可逐渐恢复,部分严重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但通过科学干预,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撞头不是小事,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人,一旦发生头部撞击,都要密切观察、科学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 重视每一次 撞头,就是守护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首页    健康科普    别把 “撞头” 当小事:颅脑外伤的潜在杀手
五河县城关镇五河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王洪章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