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后保持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咨询:“牙套摘了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答案是否定的。正畸治疗结束后,牙齿在新的位置上还不稳定,需要借助保持器维持牙齿排列,防止反弹。保持器的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正畸效果的长期稳定性,作为口腔科医生,有必要向大众系统科普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认识保持器:正畸效果的 守护者

牙齿矫正的本质是通过外力使牙齿突破原有牙槽骨的束缚,在新位置重建平衡。当牙套拆除后,牙齿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尚未完成改建,牙齿有回到原来位置的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为 牙齿反弹。保持器的作用就是为牙齿提供持续、温和的固位力,等待牙周组织完成修复与稳定,通常需要佩戴 1-2 年,部分复杂病例甚至需要长期夜间佩戴。目前临床常用的保持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 ** Hawley 保持器 **,由树脂基托和金属丝组成,可自行摘戴,便于清洁;二是透明压膜保持器,采用透明高分子材料制作,美观性好,佩戴舒适度高,但强度相对较低,易磨损。无论选择哪种类型,正确使用方法都是保证效果的关键。

科学佩戴:把握 黄金时长与方法

佩戴时长需遵循 “循序渐进、逐步减量” 原则:

 

初期阶段(术后 1-3 个月):牙齿稳定性最差,需24 小时佩戴(除进食、清洁外)。透明保持器透明度高,基本不影响日常社交;夜间佩戴还能避免无意识咬合导致牙齿移位。

中期阶段(术后 4-12 个月):若牙齿稳定,可减为夜间佩戴 8-10 小时,每 3 个月复诊一次。医生通过检查评估稳定性,若发现轻微反弹,需恢复 24 小时佩戴。

长期阶段(术后 1 年以上):牙齿基本稳定后,可进一步减为隔天夜间佩戴6 个月无异常再改为每周 2-3 次长期维持。成年人牙槽骨改建慢,建议延长保持时间,部分需终身夜间佩戴

佩戴时将保持器对准牙齿轻轻按压就位,避免用力拉扯;摘戴可用手指或专用工具辅助,勿用牙齿咬合就位,防止保持器破损或牙齿受力不均。

清洁保养:延长寿命,预防感染

保持器长期在口腔内易附着食物残渣和细菌,清洁不当会引发口腔问题、缩短使用寿命:

日常清洁:每次摘戴后用流动清水冲洗,早晚用软毛牙刷 + 中性肥皂或专用清洁剂轻刷,避免用牙膏(研磨剂会磨损表面),重点清洁与牙齿接触的内侧。

定期深度清洁:每周 1-2 次,将保持器放入40℃以下温水,加假牙清洁片浸泡 15-20 分钟,去除顽固污渍。勿用热水,以免保持器变形。

存放与保养:不佩戴时放入专用收纳盒,避免落灰、磨损或丢失;收纳盒需定期清洁。外出携带选择密封性好的盒子,避免挤压变形。

此外,勿将保持器接触酒精等有机溶剂,若出现裂纹、变形或固位松动,需及时就医更换,不可自行调整。

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佩戴初期不适:刚佩戴保持器时,可能会出现轻微异物感、说话不清、唾液分泌增多等情况,属于正常现象,通常 1-2 周后会逐渐适应。若出现明显疼痛(如牙龈红肿、牙齿酸痛),需及时复诊,检查是否存在保持器过紧或边缘刺激牙龈的问题,医生会进行适当调整。

保持器丢失或损坏:若保持器丢失,需在 24 小时内联系医生重新制作,期间可暂时佩戴旧保持器(若有备用),或避免用牙齿咬硬物、单侧咀嚼,减少牙齿移位风险。若保持器破损,不可自行修补(如用胶水粘贴),需及时更换,以免破损部位刺激口腔黏膜,或影响固位效果。

牙齿反弹处理:若发现牙齿出现轻微移位(如牙缝变大、牙齿倾斜),需立即恢复 24 小时佩戴保持器,并尽快复诊。医生会评估反弹程度,若情况较轻,通过调整保持器即可纠正;若反弹严重,可能需要重新进行短期正畸治疗(如佩戴隐形牙套),恢复牙齿位置后再继续保持。

总之,正畸后保持器的正确使用是巩固正畸效果的关键环节,需要患者高度重视,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坚持科学佩戴、规范清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让整齐的牙齿保持稳定,拥有持久健康的笑容。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调整或停止佩戴,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首页    健康科普    正畸后保持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营山县人民医院   肖宜江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