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护理?康复要点须知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恶性肿瘤等。手术成功只是康复的第一步,术后科学的护理和康复同样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伤口愈合、身体机能恢复以及长期的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了解并遵循科学的康复要点,能帮助您更平稳、更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术后早期护理(住院期间)
手术结束后,身体需要一个适应和修复的过程。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护,但您的配合至关重要。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会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请不要强忍疼痛,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使用镇痛泵或药物有效控制疼痛,有助于您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
管路护理
导尿管:通常会留置导尿管24~48小时,以充分休息膀胱。拔除尿管后,要尽早自行排尿,避免尿潴留。
引流管:部分手术会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引出渗血渗液。需保持管路通畅,防止扭曲、脱落。
早期活动:这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床上活动:麻醉清醒后,即可在床上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踝泵运动(勾脚、绷脚)和翻身,这能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
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24小时左右,在医护人员或家属搀扶下,循序渐进地下床站立、慢走。早期活动能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伤口护理
根据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或阴式),伤口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护理原则相通。
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术后医生会告知何时可以淋浴(通常需等待几天),淋浴后立即用干净毛巾轻轻拍干伤口周围。禁止盆浴,直至医生允许。
观察异常信号:如出现伤口周围红、肿、热、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或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
腹腔镜小切口:更需注意。保持干燥,待结痂自然脱落。
饮食调理
术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身体修复。
术后初期:肛门排气(放屁)后,标志着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先从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如粥、烂面条、蒸蛋羹)。
恢复期:恢复正常饮食后,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蛋、奶、新鲜蔬菜水果,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便秘:由于麻醉、活动减少和镇痛药影响,易发生便秘。多饮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通便药。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影响伤口。
出院后居家康复要点
保证充足休息:每天保证8~10小时睡眠,白天可安排短时间午休。
适度活动:继续坚持每日散步,从每次15~2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久坐、久站。
禁止重体力劳动:术后3个月内,绝对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的重物、弯腰拖地、抱小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以防盆底支撑结构损伤和切口愈合不良。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穿棉质内裤。
症状监测:警惕异常情况,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加剧、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伴有血块、下肢肿痛等,需及时返院就诊。
长期注意事项与随访
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嘱时间返院复查,医生会评估伤口愈合、盆底功能及整体恢复情况。
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手术可能削弱盆底支撑力。在医生允许后(通常术后1-3个月),开始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器官脱垂。
性生活: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和游泳。具体恢复时间需经医生检查后确认。
心理调适:子宫切除可能带来复杂的情绪感受,如失落、焦虑。这是正常的。与伴侣、家人沟通,或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非常重要。
子宫切除术后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注意。同时,不要忽视心理的调适,健康的心态与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与您的主治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他们是您康复路上最专业的向导。祝愿您平稳度过康复期,迎接全新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