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细丝通血管揭秘脑血管介入手术全过程

 

 

什么是脑血管介入手术?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比如脑梗塞、脑动脉瘤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现代医学中,有一种微创技术——脑血管介入手术,能够通过一根细如发丝的导丝进入血管,精准治疗病变,避免开颅的风险。
这种技术听起来神奇,但它的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医生通过大腿或手腕的血管,将一根柔软的导管送入体内,沿着血管“导航”到脑部病变位置,再进行修复或疏通。整个过程创伤小、恢复快,已经成为许多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第一步:术前准备——精确定位是关键
脑血管介入手术的第一步是明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比如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以及如何制定手术方案。
在手术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全面的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医生也会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降低手术风险。
第二步:进入血管——微创穿刺
与传统开颅手术不同,介入手术的入口通常选择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的桡动脉。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用细针穿刺血管,然后插入一根柔软的鞘管,作为后续操作的通道。
由于血管本身没有痛觉神经,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只需保持放松即可。
第三步:导丝导航——精准抵达病灶
接下来,医生会通过鞘管送入一根极细的导丝,并在X光透视的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将其推送至脑部目标血管。这根导丝比头发丝还细,但却异常柔韧,能够适应血管的弯曲走向。
在导丝的引导下,医生还会送入一根更粗一些的微导管,以便后续进行治疗操作。整个过程就像在血管里“开车”,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确保导丝和导管安全抵达目标位置。
第四步:治疗病变——不同问题,不同方案
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核心在于治疗病变,而具体方法取决于疾病的类型:
脑梗塞(取栓治疗):如果是急性脑梗塞,血管被血栓堵塞,医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将血栓拉出或吸出,恢复血流。这种方法在发病早期(通常6小时内)效果最佳,能显著降低残疾风险。
脑动脉瘤(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膨出,一旦破裂可能危及生命。介入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导管送入柔软的金属弹簧圈或血流导向装置,填塞瘤体,防止其破裂。
血管狭窄(支架植入):如果脑血管严重狭窄,影响供血,医生可能会植入支架,撑开狭窄部位,改善血流。
第五步:术后恢复——观察与护理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拔出导管,并压迫穿刺点止血。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数小时,避免出血。由于是微创手术,大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恢复速度远快于传统开颅手术。不过,术后仍需密切观察,尤其是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没有并发症。医生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为什么选择介入手术?优势在哪里?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脑血管介入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创伤小:只需一个针眼大小的切口,避免开颅的损伤。
恢复快:患者通常术后1-2天即可出院,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安全性高:尤其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当然,介入手术并非万能,有些复杂病变仍需开颅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科技让治疗更精准、更安全
脑血管介入手术是现代医学的杰出成果之一,它让许多原本高风险的脑血管疾病治疗变得更加安全、高效。一根细丝的“穿行”,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一技术,有助于在面临脑血管疾病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预防永远胜于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关键。

首页    健康科普    一根细丝通血管揭秘脑血管介入手术全过程
行唐县人民医院 朱志永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