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急救黄金4.5小时,这些征兆别错过!

 

 

在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脑卒中(脑中风),每21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其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占比高达70%-80%,其致残率、致死率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然而,脑梗并非“绝症”——若能在发病后4.5小时内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患者恢复正常的概率可提升30%-50%。本文将通过解析脑梗的早期征兆、急救流程及预防策略,帮助您抓住“黄金时间窗”,守护生命健康。
脑梗为何如此凶险?
脑梗的本质是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大脑是人体“司令部”,一旦血流中断,神经细胞会以每分钟190万个的速度死亡。若超过6小时未恢复血流,患者可能出现永久性偏瘫、失语甚至昏迷。
黄金4.5小时的意义
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等药物溶解血栓,但需在发病后4.5小时内使用,且越早效果越好。
机械取栓: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通过介入手术直接取出血栓,但最佳时间窗通常不超过6小时(部分患者可延长至24小时,需严格评估)。
脑梗的6大早期征兆,关键时刻能救命!
脑梗的早期症状往往突然出现且进展迅速,牢记以下征兆,及时识别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突发口齿不清或失语
表现:说话含糊不清、词不达意,或突然听不懂他人讲话(如问“今天天气如何”却回答“吃饭了吗”)。
机制:大脑语言中枢(如优势半球颞叶、额叶)缺血。
案例:一位退休教师晨起时突然无法说出完整句子,家属误以为“没睡醒”,2小时后送医时已错过溶栓时机。
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表现:单侧手臂、腿部突然无力(如无法端起水杯、行走时拖步),或伴随面部麻木、口角歪斜。
自测方法:双手平举10秒,若一侧肢体快速下垂,需高度警惕。
视力突然下降或视野缺损
表现: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黑矇,或视野出现“缺口”(如只能看到前方,两侧物体消失)。
关联:视网膜动脉或枕叶视觉中枢缺血。
剧烈头痛伴呕吐
表现:突发剧烈头痛(与既往头痛性质不同),可能伴随喷射性呕吐。
警示:需与脑出血鉴别,但脑梗患者也可能因颅内压升高出现类似症状。
平衡障碍或行走困难
表现:突然头晕、步态不稳,或行走时向一侧偏斜,甚至无法站立。
机制:小脑或脑干供血不足。
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
表现:嗜睡、昏迷,或突发肢体抽搐、口吐白沫。
风险:提示大面积脑梗或脑干受累,需紧急抢救。
脑梗急救的5步关键行动
若怀疑身边人发生脑梗,务必遵循以下步骤:立即拨打120,说明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及具体地址,避免自行驾车送医(避免颠簸或二次伤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松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禁忌:勿随意搬动患者头部,避免加重出血风险(若无法判断脑梗或脑出血,按脑梗处理更安全)。
避免喂水或药物
脑梗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强行喂食可能导致呛咳甚至窒息。
误区: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若为脑出血,可能加重出血)。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为医生判断溶栓或取栓时机提供依据。
配合急救人员转运
优先选择具备卒中中心资质的医院(可通过“中国卒中急救地图”小程序查询),避免因转院延误治疗。
脑梗的预防:从日常细节做起
脑梗并非“突如其来”,80%的脑梗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
控制“三高”
高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需<130/80mmHg)。
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1.8mmol/L。
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
戒烟限酒
吸烟者脑梗风险增加2倍,饮酒量应控制在男性每日<25g酒精(相当于啤酒750ml)、女性减半。
健康饮食与运动
遵循“地中海饮食”(多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少红肉、加工食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颈动脉超声,筛查斑块。房颤患者需遵医嘱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脑梗。
脑梗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记住“黄金4.5小时”原则,掌握早期征兆,并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行动,是挽救生命、降低残疾的关键。

首页    健康科普    脑梗急救黄金4.5小时,这些征兆别错过!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刘佳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