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冰激凌牙疼?可能是牙本质暴露!3招缓解敏感
炎炎夏日,咬下一口冰激凌的瞬间,本该是透心凉的畅快,却突然被一阵尖锐的刺痛打断;冬日清晨,喝一口热豆浆,牙齿竟像触电般酸软难忍;甚至刷牙时,冷水碰到牙齿的刹
那,也会引发短暂的“酸爽”……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实则是牙齿发出的“求救信号”。据统计,我国约40%的成年人存在牙齿敏感问题,但仅有15%的人会主动就医。牙齿敏感的根源在于牙本质暴露,而这一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从日常习惯到口腔疾病的复杂成因。本文将揭开牙齿敏感的真相,并教你3招科学缓解。
牙齿敏感的“幕后黑手”:牙本质为何会暴露?
牙齿的敏感并非“矫情”,而是牙本质层直接暴露于外界刺激的结果。牙齿结构如同“三明治”:最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保护层),中间是牙本质(含微小管道),最内层是牙髓(神经血管)。当牙釉质磨损或牙龈退缩
时,牙本质小管直接暴露,外界刺激(冷、热、酸、甜)便会通过小管传导至牙髓,引发疼痛。
导致牙本质暴露的常见原因
刷牙方式错误:横向“拉锯式”刷牙会像锯木头一样磨损牙颈部(楔状缺损)。调查显示,60%的牙齿敏感患者存在楔状缺损,缺损深度超过2毫米时,敏感症状会加剧。
牙周病引发牙龈退缩: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龈随之萎缩,暴露牙根表面的牙本质。我国中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超90%,其中30%的人因牙龈退缩出现敏感。
酸蚀症(酸性物质腐蚀):频繁饮用碳酸饮料、果汁或胃酸反流(如胃食管反流病)会溶解牙釉质。实验显示,可乐浸泡牙齿24小时后,牙釉质厚度减少5微米(正常牙釉质仅2毫米厚)。
误区:有人认为“无糖可乐更安全”,但磷酸仍会腐蚀牙齿。
夜磨牙或咬硬物:夜间磨牙产生的咬合力可达日常咀嚼的6倍,导致牙釉质崩裂。长期咬核桃、开瓶盖等行为也会造成牙隐裂,裂纹直达牙本质。
3招科学缓解敏感:从家庭护理到专业治疗
牙齿敏感虽非急症,但若放任不管,可能发展为牙髓炎甚至牙齿折断。以下方法可分层应对:
第一招:日常护理——隔绝刺激源
使用抗敏感牙膏:含硝酸钾(阻断神经传导)或氟化亚锡(封闭牙本质小管)的牙膏需连续使用2-4周见效。建议将牙膏涂抹在敏感区,静置5分钟后再刷牙。
对比实验:使用含5%硝酸钾牙膏的患者,8周后敏感症状减轻60%。
调整刷牙方式: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倾斜45°对准牙龈沟,轻轻颤动而非用力横刷。选择软毛牙刷(直径≤0.18毫米),避免加重磨损。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喝碳酸饮料时用吸管,减少液体与牙齿接触;饮用后半小时内不刷牙,以免酸性物质软化牙釉质时被刷掉。
第二招:专业干预——封闭牙本质小管
牙科涂氟:医生用高浓度氟化物(如氟保护漆)涂抹敏感区,形成保护膜,封闭小管。单次治疗可维持3-6个月。
激光脱敏:低能量激光照射牙本质表面,使小管内蛋白质凝固,阻断刺激传导。治疗时间仅需5分钟,有效率达85%,但需每半年重复一次。
补牙或冠修复:楔状缺损或牙隐裂需用树脂材料填充;严重磨损的牙齿可制作全瓷牙冠,隔绝外界刺激。
第三招:长期管理——预防复发
佩戴咬合垫:夜磨牙患者可定制软硅胶咬合垫,减少牙齿磨损。使用寿命1-2年。
治疗全身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避免加重牙周病。
定期口腔检查:每6个月洗牙并检查牙本质暴露情况,早期发现楔状缺损或隐裂。
这些“坑”千万别踩:敏感护理的常见误区
误区1:用盐或大蒜涂抹牙齿
盐粒摩擦会加重牙釉质磨损,大蒜素虽能暂时麻痹神经,但刺激性可能损伤牙龈,导致炎症加重。
误区2:敏感时忍着不刷牙
不刷牙会导致菌斑堆积,加剧牙龈退缩。建议改用温水刷牙,并使用抗敏感牙膏。
误区3:牙齿敏感是“小毛病”,不用看医生
持续敏感可能是牙隐裂、龋齿甚至牙髓炎的早期信号。若疼痛持续1周以上,需立即就医。
牙齿敏感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它提醒我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正在悄悄侵蚀牙齿的健康。从今天起,换一支软毛牙刷,改用正确的刷牙方式,定期检查牙齿,别让一时的疏忽,毁掉一口好牙。记住:健康的牙齿,不仅能让你畅享美食,更是自信笑容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