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别硬扛!5个信号教你识别心梗前兆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核心,但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却像一颗“定时炸弹”,每年导致我国超50万人死亡,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心梗发作时,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若未在黄金120分钟内救治,心肌细胞将大量死亡,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甚至引发猝死。然而,90%的心梗患者发病前会出现预警信号,识别这些预警信号至关重要。一旦出现立即就医是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
5个心梗信号
压榨性胸痛
心梗最的症状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如同巨石压胸,伴有紧缩感、烧灼感或窒息感。疼痛通常持续15-30分钟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这种疼痛与普通心绞痛不同,后者通常在几分钟内缓解,而心梗疼痛会逐渐加重,伴随濒死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
放射性疼痛
心梗疼痛可能向肩部、左臂内侧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颈部、下颌、背部甚至上腹部放射。这种放射性疼痛极易被误为是肩周炎,牙痛或胃病。
肩背痛:左侧肩胛骨或后背持续酸胀痛,活动肩部无法缓解。
牙痛/下颌痛:莫名的牙酸胀痛或喉咙紧缩感,口腔检查无异常。
上腹痛:易被误诊为“胃病”,可能伴恶心、呕吐,但无腹泻或发热。
呼吸困难
心梗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肺淤血和缺氧。患者可能突然感觉气短、喘不上气,平卧时加重,需坐起缓解。这种症状常被误认为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但若伴冷汗、面色苍白,需高度警惕心梗。
冷汗与乏力
突发大量冷汗是心梗的典型前兆,皮肤湿冷黏腻,与普通出汗不同。同时,患者可能感到前所未有的极度乏力,甚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如刷牙、穿衣)。这种乏力源于心脏泵血不足导致的全身供血障碍,女性患者更常见。
头晕与晕厥
心梗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脑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若伴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
年龄与性别: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绝经后)风险显著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风险接近男性。
遗传因素:有冠心病、心梗家族史者,发病风险更高。
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若未规范治疗,血管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肥胖(BMI≥28)、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
心梗的急救与预防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患者自身: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平躺减少心脏负担;保持冷静深呼吸;在明确血压不低的情况下,可尝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对阿司匹林不过敏且近期无活动性出血(如胃出血),可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最重要的一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家属:第一时间到患者身边安抚,协助其调整合适体位防窒息;拨打120时准确传达病情,按指示接车;提前备好证件、病历等物品;密切观察病情,若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急救医生:到场后快速评估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心跳骤停则心肺复苏与电除颤,血压低用升压药,呼吸困难给氧;尽快转运至有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途中持续监测;到院后与院内医生交接,依情况开展PCI、溶栓或CABG治疗。
日常如何预防?
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稳定。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啤酒750ml),女性不超过15克。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学会释放压力(如冥想、听音乐)。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脏检查(心电图、血脂四项、心脏超声),必要时行冠脉CT或造影。
心梗在发作前,其预警信号可能提前数天甚至数周便已出现,这些信号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密切留意心梗的前兆表现,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心梗引发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首页    健康科普    胸痛别硬扛!5个信号教你识别心梗前兆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回访中心 张卢燕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