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脚踝肿成“馒头”?先冷敷还是热敷?骨折前期护理关键步骤

 


摔倒后脚踝突然肿成“馒头”,又疼又不敢动,很多人会纠结:到底该先冷敷还是热敷?其实这一步错了,可能会让肿胀更严重,甚至耽误骨折恢复,尤其是骨折前期,正确的护理步骤直接影响后续恢复速度,掌握科学方法才能避免二次伤害,让脚踝更快消肿止痛。
先搞清楚:肿胀后,到底先冷敷还是热敷?
答案很明确:摔倒后48小时内先冷敷,48小时后再考虑热敷,顺序绝对不能乱。
刚摔倒时,脚踝处的血管会因撞击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才导致肿胀、发红、疼痛。这时候冷敷,能让血管收缩,减少血液和组织液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这时候贸然热敷,会让血管扩张,反而让更多液体渗出,肿胀会更严重,疼得更厉害,恢复时间也会变长。
而48小时后,血管破裂基本停止,渗出的液体开始慢慢吸收,这时候热敷才能发挥作用。热敷能促进脚踝处的血液循环,帮助吸收渗出的液体,让肿胀更快消退,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后期的酸痛感。
需要注意的是,冷敷和热敷都有讲究。冷敷时,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冻后的湿毛巾,敷在肿胀最明显的地方,每次15~20分钟,每隔2~3小时敷一次,避免冰袋直接贴在皮肤上,防止冻伤,热敷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50℃,同样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脚踝处,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别用太烫的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先判断:是普通扭伤还是可能骨折?别漏了这些信号
脚踝肿成“馒头”,不一定是普通扭伤,也可能是骨折,两者护理方式不同,先学会判断很关键:
如果只是普通扭伤,肿胀范围相对局限,疼得不算特别剧烈,轻轻活动脚踝时,虽然会疼,但还能轻微转动,按压脚踝周围,只有扭伤的地方疼,没有骨头摩擦的感觉。
但如果出现这些信号,就要警惕可能是骨折了:一是脚踝肿胀特别严重,皮肤颜色发紫发黑,甚至能看到脚踝变形,和正常的脚形状不一样;二是疼痛剧烈,稍微动一下就疼得钻心,根本不敢踩地,更没法活动脚踝;三是按压脚踝时,能感觉到骨头之间有摩擦的声音,或者能摸到骨头突出的地方;四是受伤后脚踝很快变得僵硬,连简单的弯曲动作都做不了。
骨折前期护理关键步骤:注意几个事项,避免二次伤害
立刻停止活动,让脚踝“休息”,摔倒后别逞强,就算能勉强走路,也一定要坐下或躺下,把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比如在脚下垫个枕头,这样能减少血液向脚踝聚集,帮助减轻肿胀。千万不要让受伤的脚踝受力,更不能试着走路或转动脚踝,防止加重血管破裂或骨折移位。
正确固定脚踝(怀疑骨折时必做),如果怀疑骨折,找一块硬纸板、木板或杂志,剪成和脚踝长度差不多的形状,用绷带或布条把它固定在脚踝两侧,固定时松紧度要适中,能伸进一根手指最好,既不让固定物松动,也别勒得太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也可以把受伤的脚和健康的脚绑在一起,让受伤的脚踝保持稳定,减少活动。
避免揉按、涂抹药膏(48小时内),很多人觉得揉一揉能消肿,或者随便涂些活血化瘀的药膏,其实刚受伤时,揉按会让破裂的血管更严重,药膏里的成分可能会刺激皮肤,加重肿胀,48小时内除了冷敷,什么药膏都别用,也别用手用力按压或揉搓肿胀部位。
观察脚踝血液循环。固定或休息时,要多观察脚趾的情况,如果发现脚趾变紫、变凉,或者感觉脚趾麻木、没有知觉,说明固定得太紧,影响了血液循环,要赶紧松开绷带,调整松紧度,不然可能会导致脚趾缺血坏死,如果调整后还是没有改善,要立刻去医院。
及时就医检查。不管是普通扭伤还是怀疑骨折,最好在受伤后24小时内去医院拍X光片,确认是否有骨折。就算只是普通扭伤,医生也能根据情况给出专业的护理建议;如果是骨折,能及时复位固定,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摔倒后脚踝肿胀不可怕,关键是别犯“先热敷”“乱揉按”这些错。记住“48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的原则,做好休息、固定、观察这几步,再及时就医检查,就能让脚踝尽快恢复,避免留下后遗症。

首页    健康科普    摔倒后脚踝肿成“馒头”?先冷敷还是热敷?骨折前期护理关键步骤
泸县中医医院 施柳叶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