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是什么

 


超声检查:无辐射的“透视眼”原理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游戏”生成图像的无创检查技术。就像蝙蝠靠声波定位,超声探头发射高频声波,遇到不同组织(如肌肉、血管、结石)时,因声阻抗差异产生不同强度的反射回波,计算机将这些回波转化为实时图像。


这种技术对人体零辐射,孕妇、婴幼儿均可安全接受,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检查之一。
常见超声检查类型及适用场景
临床超声主要分为脉冲回声式和多普勒技术两大类,各有侧重用途:
基础筛查型:B超(二维超声):最常用的“黑白超声”,能清晰显示脏器形态,比如肝囊肿的无回声区、胆囊结石的强回声光点,广泛用于腹盆腔、甲状腺、乳腺等检查。M超:专看“运动轨迹”,像心脏瓣膜的开合、心肌搏动,是心血管检查的基础工具。
血流评估型:彩色多普勒:用颜色“标注”血流方向——红色朝向探头,蓝色远离探头,亮度代表流速。能直观发现血管狭窄、堵塞等问题,比如颈动脉斑块导致的血流变细。频谱多普勒:以曲线形式精准测量血流速度,常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静脉瘘等。
核心诊断标准:从图像看健康信号
超声诊断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核心维度对组织器官进行系统性评估,这些判断标准在临床影像报告中具有高度重复性和诊断价值:
第一维度:解剖位置是否发生错位
人体各脏器均具有特定的解剖学定位,正常结构位置改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例如“异位肾”指肾脏未处于正常腰部位置,可能提示先天性发育异常;“胸骨后甲状腺”则表明甲状腺组织向胸骨后方延伸生长,多由病变牵拉或先天因素导致。此类位置异常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第二维度:大小形态是否偏离正常
各器官均有公认的生理性大小范围和典型形态特征。以肝脏为例,其正常上下径约12-14cm,若显著增大可能提示肝炎、淤血等病理状态,而体积缩小则常见于肝硬化晚期;甲状腺结节若呈现不规则形态、蟹足样改变,其恶性风险显著增加。准确的径线测量和形态描述对疾病分期至关重要。
第三维度:内部回声特征性改变
此维度是超声诊断的核心依据,不同病变具有特征性回声表现:弥漫性异常:如脂肪肝表现为全肝回声弥漫性增强,呈现典型的“云雾状”改变;局限性异常:包括三类典型表现-囊肿呈现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黑色液性暗区),结石表现为“强回声伴后方声影”(明亮斑块伴随声学阴影),而肿瘤多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其回声强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第四维度:血流信号分布异常
正常组织具有特定的血流分布模式。当出现以下改变时具有诊断意义:恶性肿瘤常表现为病灶内部“异常丰富血流信号”,呈杂乱分布(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血管内血栓形成则会导致特征性的“血流信号中断”,提示血管阻塞性病变。
第五维度:疾病特异性征象识别
某些疾病具有诊断特异性征象:如气胸时特征性的“胸膜滑动征消失”,肺实变区域可见典型的“支气管充气征”(表现为树枝状高回声结构)。这些特殊征象往往具有确诊价值。
上述五个维度相互补充,构成完整的超声诊断评估体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检查前后必知:让结果更准确
检查前准备:查肝、胆、胰需空腹8小时(避免肠道气体干扰);查子宫、前列腺需憋尿(充盈膀胱作为“声窗”);穿宽松衣物,摘掉金属首饰。
报告解读小技巧:看到“未见明显异常”即表示正常;若出现“低回声、边界不清、血流丰富”等描述,不必恐慌,需结合症状由医生综合判断,必要时进一步活检。

首页    健康科普    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是什么
简阳市云龙中心卫生院 肖玉兰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