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腹股沟疝科普之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在普外科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工作。有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的腹股沟疝手术在两千万例以上。很多人对腹股沟疝的知识不了解,甚至不觉得这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因此在出现腹股沟疝的情况下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从而造成病情的加重,增加其治疗难度。本次就关于成人腹股沟疝的知识进行介绍,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遵医嘱进行治疗。
定义
“疝气”主要指的是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破孔、薄弱区向外突出,还可能形成包块、肿块(鼓包、隆起),这种情况下医学上也被叫做腹外疝。腹股沟疝是腹外疝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人体腹部和大腿交界的部位。这种情况可能是先天性,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
病因
目前对于腹股沟疝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经多年临床经验可知和家族病史、年龄、性别等存在关系。腹股沟疝常见的是老年人、男性,而女性则较少。若是存在腹股沟管发育不良(斜度不足、长度较短)、鞘状突没有闭合等情况,虽然没有关于家族病史方面的有力证据,但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其长辈中基本患有该病。腹壁薄弱是引起该病症的关键因素,而引起腹壁薄弱的因素又比较多,如日常生活中营养不良、吸烟,以及老年人肌肉萎缩,都可能导致胶原蛋白代谢受损,进一步造成肌肉筋膜组织强度降低,引起腹壁薄弱;行前列腺手术、外伤也可能引起筋膜受损,导致腹壁薄弱。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该病症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很多生理、病理因素都会造成腹腔压力增高,如怀孕、肥胖、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存在这些情况的群体更容易诱发腹股沟疝的发生。
类型
按腹股沟疝的解剖部分划分,主要将其划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股血管周围疝这5种,这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是斜疝。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情况划分,主要将其划分为嵌顿性疝、易复性疝、难复性疝、绞窄性疝这4种。其中,嵌顿性疝难以回纳,患者常出现消化道梗阻的情况,有明显痛感,无血运障碍;易复性疝患者保持平卧姿势,在得到充足休息之后,或者是用手推送可回纳;嵌顿性疝患者疾病的持续进展,就可能引起绞窄性疝,这类患者的症状表现更严重,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更大,存在血运障碍,还可能诱发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腹膜炎、肠穿孔等,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诊断和鉴别
临床上对于腹股沟疝可进行体格检查、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确诊,若是疑似的话可进一步进行CT、MRI以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在诊断时需要和软组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动静脉瘤、淋巴结肿大、脓肿、圆韧带囊肿进行鉴别,对于腹股沟区存在疼痛情况时需要和耻骨骨膜炎、髋关节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成人腹股沟疝在积极配合治疗后,部分群体可以痊愈。预后情况与选用的治疗方式、患者体质、护理管理等有一定关系。具体而言,手术治疗是这类患者的首选,经外科手术治疗可以使疾病痊愈。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这两种,开放手术的优点是采用局部麻醉,便于患者术后及早清醒,手术禁忌证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其步骤是对精索进行游离,将疝内容物还纳,对疝囊处理,置入修补材料并妥善固定。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强,术后恢复较快,复发率低,术野清晰,可保持腹壁原有强度,避免对肠管造成损伤,可将隐匿性疝找出来进行治疗,避免二次手术。其步骤是将腹膜前间隙在下腹部打开,将疝囊进行分离和处理,将输精管、圆韧带以及生殖血管进行充分暴露,置入修补材料,将腹膜进行关闭。
加强人们对腹股沟疝的认识,能够提高人们的疾病认知水平,所以我们还需要针对腹股沟疝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进行有效的科普,从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健康知识,保证疾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防止其加重,增加治疗的难度。

首页    健康科普    成人腹股沟疝科普之诊疗指南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西陵镇卫生院 李亮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