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沉默”与“呐喊”:从早期筛查到科学护肾

 

 

 

在人体精密的生命机器中,肾脏犹如两位不知疲倦的净化工程师,日夜不停地过滤血液、排出毒素、维持水平衡。然而,这个至关重要的器官却习惯“沉默”——它拥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功能损失过半,也可能不露声色。正是这种“沉默”特性,让许多肾脏疾病在悄无声息中进展,直到某天突然“呐喊”时,往往为时已晚。
肾脏的“沉默”:看不见的危机
肾脏的沉默本性源于其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每个肾脏拥有约100万个肾单位,这些微小的过滤工厂不会再生,但足以保证在部分受损时,剩余单位仍能代偿工作。这种“沉默的坚守”使得早期肾功能损伤极难被察觉——没有疼痛,没有明显不适,患者可能多年毫无感觉。
临床上,太多患者首次就诊时,肾功能已丧失70%以上,甚至直接进入尿毒症阶段。这种“沉默的杀手”特性,使得肾脏疾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威胁。据统计,全球约8.5亿人患有肾脏疾病,其导致的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而知晓自己患病的患者比例却低得惊人。
肾脏的“呐喊”:被忽略的信号
当肾脏不堪重负时,它会发出各种“呐喊”信号,可惜这些信号常常被误解或忽视。
最典型的“呐喊”包括持久不消的泡沫尿——那可能是蛋白质漏出的痕迹;莫名其妙的水肿——特别是晨起眼睑和下午脚踝的浮肿;难以解释的疲劳乏力——源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导致的贫血;还有尿色改变、尿量变化、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也是其后果。当年轻人突然出现高血压,或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压莫名失控,这很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此外,皮肤顽固性瘙痒、恶心食欲不振,这些看似与肾脏无关的症状,也可能指向肾功能不全。
早期筛查:打破沉默的关键
要打破肾脏的“沉默”,不能等待症状出现,而应主动出击。早期筛查是守护肾脏健康最关键的一环。
简单的尿液检查是肾脏筛查的第一步。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和尿潜血指标,能有效提示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更敏感的指标,尤其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血液检查同样不可或缺。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以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则是评价肾功能分期的重要指标。
肾脏超声检查能够直观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发现囊肿、结石、积水或肿瘤等异常情况。
对于肾脏疾病高风险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肥胖者、有肾脏病家族史者、长期服用可能伤肾药物者以及老年人,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尤为必要。
科学护肾:从生活细节做起
保护肾脏,需要将科学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饮水是肾脏的“润滑剂”。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防止结石形成,促进废物排出。通常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但需根据季节、运动量和个体情况调整。
饮食管理是护肾的核心。低盐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预防高血压;适量而非过量的蛋白质摄入,避免增加肾脏过滤负担;控制高嘌呤食物,预防痛风性肾病。
合理用药对肾脏保护至关重要。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和中草药,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肾功能。同时,妥善控制血压和血糖,这两个“隐形杀手”是导致肾损伤的主要原因。
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同样有益于肾脏。定期体检更是守护肾脏不可或缺的措施,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高风险人群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肾脏的“沉默”要求我们更加警觉,肾脏的“呐喊”期待我们及时回应。通过早期筛查和科学护肾,我们完全有能力打破沉默,减轻呐喊,让这两颗生命的净化之源持久健康地工作。记住,关心肾脏,就是投资于自己的长远健康。

首页    健康科普    肾脏的“沉默”与“呐喊”:从早期筛查到科学护肾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 崔娟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