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扰不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根除全攻略

 

 

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会不会得胃癌?”“全家都感染了,怎么治才不复发?随着体检普及,幽门螺杆菌成了大众关注的健康热点。这种定植在胃黏膜上的细菌,是胃炎、胃溃疡的元凶,还与胃癌密切相关。但很多人对它认知有误,要么过度恐慌,要么忽视治疗。掌握科学的感染识别与根除方法,才能摆脱这颗胃部炸弹

搞懂根源: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有多危险?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唯一能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主要通过-”“-传播,共用餐具、喝生水、亲吻等都可能感染。我国成人感染率约50%,每2人中就有1人携带,且家庭聚集感染明显——一人感染,家人感染概率增加30%以上。

不少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治,但Hp长期定植会持续损伤胃黏膜:

  • 短期可能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出现腹胀、嗳气、餐后饱胀;
  • 长期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严重时导致胃出血、穿孔;
  • 它已被列为类致癌物,长期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6倍,尤其伴有胃黏膜肠化生的人群需警惕。

怎么查:两类检查,该选哪一种?

怀疑感染Hp,医生会推荐无创或有创检查,无需盲目追求高精尖项目:

无创检查:适合初步筛查,无痛苦

  • 13/14尿素呼气试验:最常用,准确率超90%。检查前空腹4-6小时,口服标记尿素试剂后静坐15-30分钟,检测呼出气体即可。注意:检查前4周停抗生素,2周停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否则易出假阴性。
  • 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儿童、老人或无法配合呼气试验的人,准确率约85%,同样需停药后检测。

有创检查:适合明确胃黏膜病变

  • 胃镜+病理活检:做胃镜时取一小块胃黏膜检查,既能判断是否感染Hp,还能观察黏膜是否有糜烂、萎缩等病变,适合有胃痛、黑便、体重下降的患者,可同时排除胃癌、胃溃疡。

谁要治: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根除

查出Hp阳性不必焦虑,以下人群必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 已确诊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肠化生、萎缩性胃炎的患者;
  • 有胃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患胃癌)的人;
  • 长期吃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的人(Hp会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
  • 有持续腹胀、胃痛、反酸等不适症状的人。

而无症状的儿童(14岁以下)、老年人(70岁以上且无基础胃病),或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多种抗生素过敏的人,医生通常建议暂时观察——避免药物副作用风险大于根除获益。

怎么治:规范用药是关键,别擅自停药

目前四联疗法是根除Hp的金标准,即两种抗生素+一种抑酸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疗程10-14天,根除率80%-90%。具体用药需医生根据过敏史、地区耐药情况调整,常见方案举例:

  • 抗生素(二选一):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
  • 抑酸药: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空腹吃,为抗生素起效创造环境);
  • 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用药必须注意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即使症状缓解,也要完成疗程,否则易导致细菌耐药,后续根除更难;

出现副作用别硬扛:吃铋剂可能大便发黑,吃抗生素可能恶心、腹泻,严重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方案。

防复发:根除后,这些习惯要坚持

很多人根除后再次感染,关键是没做好预防:

  • 全家同治Hp有传染性,一人感染建议全家检查,阳性者一起治疗——否则个人根除成功后,也可能通过共餐再次感染;
  • 养成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家庭用餐用公筷公勺,餐具定期煮沸消毒15分钟;不口对口喂食儿童;
  • 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做呼气试验复查。阴性者每年体检常规筛查;阳性者需调整方案二次根除。

Hp感染常见,但不是不治之症,也不是胃癌通行证。科学识别、规范治疗、做好预防,就能摆脱它的困扰。查出阳性别恐慌,及时就医让医生制定方案,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首页    健康科普    “幽”扰不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根除全攻略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  魏玲丽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