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老年冠心病与护理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阻塞、痉挛,继而使得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功能障碍。病变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时,全面认知尤为必要。
冠心病的诱因
高血压:个体存在高血压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明显更高,使得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
高血脂:在高血脂的情况下,高胆固醇与高甘油三脂常见,而这些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最为密切。
吸烟:长期吸烟会导致动脉壁含氧量不足,使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伴随着其他基础性疾病,继而使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性提升。
遗传:在家族中,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早发冠心病史的群体,通常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性较高。
这些病因通常是独立或者共同作用,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得心脏无法满足机体的供氧和营养,继而有气短、疲倦等症状。了解疾病诱因,是拟定针对化控制和治疗措施的有效前提。
冠心病的症状
胸闷胸痛:在受到剧烈刺激的状况下,会有胸痛或者胸闷等现象,可通过休息来进行缓解。剧烈刺激或是指情绪波动,或是指运动量过大,亦或是天气变化。
心悸:患者会有心跳突然不规律或者加速等现象。一般在熬夜或者剧烈运动后,较为常见。
气短:在发作期间,患者会有一口气吸不全的现象,严重时,会有呼吸困难,甚至在轻微活动后,也会有,明显的呼吸急促现象。
乏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到倦怠、懒言、肢体沉重、头晕、疲劳等现象。
口干口苦:口气浑浊且有臭味,排便存在明显困难。
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日常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和病情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引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保持睡眠充足,每晚至少有7到8h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或者过度劳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寒冷刺激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等。
饮食方面:饮食在冠心病日常护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饮食可对血糖、血脂、血压等进行控制,减轻心脏负担。在实践中,多遵循“三高一低”的饮食原则,即低热量、低脂、低盐、高膳食纤维。就饮食对病情的重要性进行讲解,提升患者与家属在院内院外的配合度。严格控制盐分摄入,每日≤5g。
心理疏导: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多数患者在长期受到病痛影响时,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对生理指标产生作用,继而使得病情加重,二者呈现恶性循环。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了解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预后重点等,提升治疗的信心。家属给予充分的关怀和支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老年患者而言,可组织文娱活动,使之生活内容丰富,减少对疾病注意度,保持身心愉悦。
运动护理:运动是冠心病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需要遵循“适度、规律、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落实期间,结合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且能够接受的训练方式,以散步、太极拳、慢跑等为主。尽可能强化心肺功能,提升机体耐力,优化血液循环。在强度上,保持运动中心率不超过“170-年龄”的数值;若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现象,及时停止和就医。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内,每周至少3到5次。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耐受性较差,且多数缺少手术条件。在治疗中,合理的生活干预可进一步保证其心脏功能的稳定和转归。结合老年冠心病的诱因和病症,拟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是控制老年冠心病病情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