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全方位普及糖尿病与护理

 

 

糖尿病是全球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长期控制不好,会损害眼、肾、心脑血管等全身器官,导致失明、肾衰竭、中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掌握糖尿病的核心知识和科学护理方法,是患者长期管理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了解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和储存,血糖升高。糖尿病主要有三种类型。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青少年,免疫系统异常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约占5%。2型糖尿病占90%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也逐渐年轻化,常与肥胖、久坐、遗传有关,核心问题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相对不足,早期可通过饮食、运动或口服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多数孕妇产后可恢复,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孕期要严格控糖,保障母婴安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早期常无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所以,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高危人群)很重要。
科学护理,糖尿病护理的“五大核心”
糖尿病管理的目标是“长期稳定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需从饮食、运动、用药、监测、心理五方面入手。饮食是控糖的“第一道防线”,核心原则是“总量控制、均衡营养、定时定量”。主食选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糙米、燕麦、玉米,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每餐主食量约1拳头大小。多吃蔬菜(尤其是绿叶菜,每日500克以上)、适量水果(选苹果、蓝莓等低GI水果,在两餐间食用,每日不超200克),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每日1掌心量),少吃肥肉、油炸食品。严格限糖限油,避免含糖饮料、甜点,每日烹调用油<25克,盐<5克。运动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每次30分钟,可分次完成。运动时间选餐后1-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防低血
糖),运动时带糖果或饼干,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肥胖或关节不好的患者,可选择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避免高强度运动。用药方面,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若饮食、运动控制不佳,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器官损伤。同时要了解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如部分降糖药需随餐服用,胰岛素需正确储存(未开封的冷藏,已开封的室温保存)。监测能帮助掌握血糖变化,在家要定期测空腹血糖(晨起未进食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理想范围为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10.0mmol/L。每3-6个月到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目标值<7%。同时还要监测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早期发现并发症。心理上要保持积极心态,长期控糖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情绪波动会影响血糖。患者可多与家人、病友沟通,或通过听音乐、读书缓解压力。要认识到糖尿病是可管理的慢性疾病,规律护理就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避免过度焦虑或忽视病情。
早发现,警惕并发症信号
若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脚麻木、刺痛、伤口难愈合(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足病),泡沫尿、水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以及胸痛、头晕(可能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避免延误治疗。
记住,糖尿病不是“绝症”,而是需要长期关注的“健康伙伴”,积极应对,就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首页    护理    为你全方位普及糖尿病与护理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兴旺中心卫生院 刘小丽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