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家长需知的细节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孩子接种疫苗后,家长的精心护理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反应,确保疫苗接种达到最佳效果。以下是家长在儿童疫苗接种后需要了解的关键护理细节。
接种后留观要点
留足观察时间:儿童完成疫苗接种后,家长务必带领孩子在接种现场留观 30 分钟。这是因为疫苗接种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等,大多会在接种后的半小时内出现。留观期间,家长要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只有在确认孩子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应后,方可带孩子离开接种场所。
观察关键症状:在留观的 30 分钟里,重点留意孩子是否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疹、呕吐、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告知接种现场的医护人员。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接种部位护理
保持清洁干燥:接种后的当天,要避免接种部位沾水,以防感染。无论是洗澡还是日常清洁,都要尽量避开接种部位。如果不小心沾到水,需立即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家长要注意观察接种部位,查看是否有红肿、疼痛、硬结等情况。若只是出现轻微红肿,这属于常见的疫苗接种反应,一般会在 1 - 2 天内自行消退,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切勿随意挤压:有些孩子在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硬结,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随意挤压或揉搓硬结部位。过度挤压不仅无法缓解硬结,反而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通常,硬结会随着时间慢慢自行吸收。如果硬结较大或长时间未消退,建议及时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例如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来促进硬结吸收,但热敷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掌握好温度和时间。
体温监测与处理
密切监测体温:疫苗接种后,孩子的身体免疫系统会对疫苗产生反应,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 24 小时内,家长要每隔 2 - 3 小时测量一次孩子的体温,了解体温变化情况。测量方法可选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将体温计放置在孩子腋下,测量时间为 5 - 10 分钟。
区分发热程度并适当处理:如果孩子体温低于 38.5℃,属于低热情况,一般不需要服用退烧药。此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帮助孩子降低体温。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鼓励孩子多喝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流失,促进新陈代谢。
当孩子体温达到或超过 38.5℃时,属于中度发热,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孩子服用适量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确定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对孩子造成伤害。在此期间,同样要持续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若孩子发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 48 小时)、体温过高(超过 39℃)或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嗽、腹泻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疾病。
饮食与休息调整
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疫苗接种后,孩子的身体可能相对较为虚弱,消化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饮食方面,应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牛羊肉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可以选择米粥、面条、蔬菜泥、水果汁等食物,适量进食鸡蛋羹、豆腐等富含蛋白质且容易消化的食品,以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帮助身体恢复。
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孩子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接种疫苗后,应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为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根据孩子的年龄,保证相应的睡眠时间:婴幼儿每天睡眠 12 - 16 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睡眠 10 - 12 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 9 小时左右。
总之,儿童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孩子的健康。家长们要认真对待,做好各项护理措施,为孩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