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内分泌系统的“小麻烦”大影响
在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中,垂体就像一个“指挥官”,掌控着多种激素的分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然而,当这个“指挥官”出现异常,长出垂体瘤时,哪怕是小小的肿瘤,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垂体瘤是什么
垂体瘤是一组来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和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的肿瘤 ,是颅内常见肿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占比10% - 20%,尸检还发现不少无症状性垂体瘤或微腺瘤。多数垂体瘤为良性,可通过手术、药物等方式治疗。
垂体瘤有多种类型,按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瘤体直径<1cm)、大腺瘤(瘤体直径>1cm)和巨大腺瘤(瘤体直径>3cm );按内分泌功能可分为有分泌功能腺瘤和无分泌功能腺瘤。有功能腺瘤又能根据分泌激素种类细分,如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
垂体瘤的症状
激素分泌异常症状:激素分泌异常是垂体瘤的常见症状。泌乳素瘤在女性中多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泌乳和不育;男性则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丧失、乳房发育等情况。生长激素瘤如果发生在儿童期,会导致生长速度过快,身材异常高大;成人发病则表现为肢端肥大,像前额突出、下巴前凸、鼻子变大、嘴唇变厚、手脚肥大等,还可能伴有多汗、高血糖、关节疼痛等症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会引发库欣综合征,患者躯干部脂肪堆积,脸变圆呈“满月脸”,四肢变瘦,腹部或大腿皮肤出现紫纹,还可能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痤疮等。
肿瘤压迫症状:随着肿瘤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比如压迫视神经通路,导致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严重时甚至失明;压迫海绵窦,可引起海绵窦综合征,出现复视、皮肤感觉丧失等;压迫下丘脑,可能出现尿崩症、嗜睡、体温调节紊乱等。此外,肿瘤还可能导致头痛,当发生垂体瘤内出血,即垂体卒中时,会出现突发剧烈头痛、高热、眼肌麻痹等症状,病情危急。
垂体瘤的危害
垂体瘤不仅影响外貌和日常生活,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长期的激素分泌异常会干扰身体代谢,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生长激素过多导致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常伴有血糖、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库欣综合征患者由于体内皮质醇水平过高,易出现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容易骨折和感染。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也会带来严重后果,如视力受损甚至失明,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压迫下丘脑影响内分泌调节,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紊乱。
垂体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泌乳素瘤,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是常用药物,能降低催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兰瑞肽可抑制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分泌,用于生长激素瘤等的治疗 。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激素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手术治疗:除泌乳素瘤外,多数垂体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手术方式有经鼻蝶显微手术、经额开颅手术等。经鼻蝶显微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从鼻腔进入切除肿瘤;瘤体较大或位置特殊时,可能需经额开颅手术。手术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保留正常腺垂体组织,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腺垂体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放射治疗:包括常规放射治疗和重粒子放射治疗,通常作为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术后残留肿瘤、不能手术或对药物不敏感的患者。但放射治疗可能有垂体功能减退等副作用,需谨慎评估。
日常注意事项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内分泌紊乱症状的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垂体瘤。体检项目包括血液激素检查、垂体增强核磁共振等,能及时发现激素水平异常和垂体病变。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度运动,增强体质;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降低垂体瘤发生风险。
遵医嘱治疗:确诊垂体瘤后,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手术患者术后要注意护理,预防感染,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垂体瘤虽大多为良性,但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了解相关知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