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一个悄无声息的定时炸弹,你了解它吗?

 

 

脑动脉瘤,非真正肿瘤,是脑动脉壁局部膨出形成的结构。虽名含“瘤”,实则危险如大脑中的定时炸弹,破裂后果严重。以下内容将详述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提升公众认知。
脑动脉瘤的病因
先天性因素:部分脑动脉瘤患者可能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所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导致局部薄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血流的持续冲击,这些薄弱区域逐渐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逐渐硬化,弹性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使得动脉壁更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形成动脉瘤。
感染和创伤:颅内感染、头部外伤等可能损伤脑血管壁,引发局部炎症和修复反应,从而形成动脉瘤。
脑动脉瘤的症状
未破裂动脉瘤:大多数脑动脉瘤在未破裂时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眼痛、视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当动脉瘤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压迫邻近的神经或脑组织,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单眼睁不开、视物成双、面部疼痛或麻木、全身无力等。
破裂动脉瘤:脑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引起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常被患者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颈项强直、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动脉瘤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昏迷甚至死亡。动脉瘤破裂后的死亡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时死亡率可达20%至30%,若未进行进一步治疗,第二次破裂的死亡率可高达60%至70%。
脑动脉瘤的诊断
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较大的脑动脉瘤,但对于较小的动脉瘤可能难以检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脑动脉瘤的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和动脉瘤孤立术等,目的是切除动脉瘤,防止其破裂。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风险较大,可能引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内,将弹簧圈等材料送入动脉瘤内,达到隔绝动脉瘤的目的。与外科手术相比,血管内介入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存在弹簧圈移位、动脉瘤复发等风险。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脑动脉瘤破裂后的症状,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但无法消除动脉瘤本身,需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小型、无症状的脑动脉瘤,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即密切观察。患者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动脉瘤的大小和形态变化。若动脉瘤增大或出现症状,应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脑动脉瘤的预防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监测并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患上脑动脉瘤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脑动脉瘤的发生率。
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也可能增加脑动脉瘤的风险。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降低风险。
定期进行脑部检查: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脑部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脑动脉瘤。
总之,脑动脉瘤如同一颗潜藏在大脑中的定时炸弹,其危害不容忽视。通过深入了解脑动脉瘤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和破裂的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度,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脑动脉瘤,守护生命健康。

首页    健康科普    脑动脉瘤:一个悄无声息的定时炸弹,你了解它吗?
沧州市中心医院 龙银波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