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久治不愈?中西医结合调理方案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黏膜长期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很多患者虽然长期服药,但单纯依赖一种疗法往往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慢性胃炎的治疗不应只着眼于“消炎”,更关键的是修复受损的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恰恰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从不同层面协同作用,为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患者提供一条更全面、更根本的康复路径。
西医视角:
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病因诊断是前提
幽门螺杆菌(Hp)检测:这是首要步骤。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首要元凶。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可明确诊断。如结果为阳性,必须进行根除治疗。
胃镜检查:胃镜能直观观察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有无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癌前病变),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这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
核心治疗手段
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标准的“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足疗程治疗,之后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抑制胃酸,保护黏膜:根据症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同时合用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硫糖铝等),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环境。
促进胃动力:对于腹胀、早饱等症状,可使用莫沙必利等多潘立酮等促动力药。
西医的优势在于目标明确、起效较快,尤其在控制急性症状和根除Hp方面作用关键。但其局限性在于对改善整体胃肠功能、修复黏膜及防止复发方面往往力有不逮。
中医视角: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常见证型与治则
肝胃不和证:症状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波动时胃胀、胁肋胀痛加重。治宜疏肝和胃,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胃虚弱证:胃部隐痛,喜温喜
按,食欲差,乏力,大便稀溏。治宜健脾和胃,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胃阴不足证:胃部灼痛,口干舌
燥,大便干结。治宜养阴益胃,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脾胃湿热证: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大便黏滞。治宜清热化湿,常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中医调理的优势
整体调节:不仅治胃,更注重调节与胃功能相关的肝、脾等脏腑,改善全身状态。
修复黏膜:许多中药(如黄芪、白
及、甘草)已被证实有促进胃黏膜修复再生的作用。
副作用小,适合长期调理:中药调理旨在恢复机体平衡,适合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减少复发。
中西医结合调理的具体方案
第一阶段:急性期/根除期——以西为主,以中为辅
目标:快速控制症状,根除Hp。
方案:严格遵医嘱完成Hp根除治疗,规范使用抑酸护胃药。同时,可配合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旨在减轻西药(如抗生素)的胃肠道副作用,并增强机体耐受性。例如,在四联疗法期间,辅以健脾和胃的中药,可有效缓解腹胀、纳差等不适。
第二阶段:修复期/巩固期——中西并重,标本兼治
目标:修复受损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方案:Hp根除成功后,西药可逐渐减量或停药。此时,中医治疗应上升为主导地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丸剂或颗粒剂方案,持续调理2~3个月或更长时间。重点在于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生肌敛疮,促进黏膜彻底修复。
第三阶段:康复期/防复发期——以中为主,生活干预
目标:建立健康的胃肠功能状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现长期稳定。
方案:以中药、食疗、养生功法
(如太极拳、八段锦)为主,继续巩固体质。核心是持之以恒地生活管理。
贯穿始终的生活调摄
(重中之重)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辛辣、油腻、生冷、过甜过酸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情志舒畅: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胃酸分泌和胃蠕动。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逸结合。
慢性胃炎并非“不治之症”,中西医结合疗法,请您务必树立信心,耐心与坚持是战胜这一慢性病的唯一法宝。通过科学的结合治疗和积极的自我管理,您完全能够摆脱困扰,重获健康的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