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减肥中的应用


 

每到夏天,关于减肥的调侃开始在身边再度活跃起来。这些调侃当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认识,即你胖了,不美了,为了展示你曼妙的身躯,你需要减肥了。
很少有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虽然大家都明白肥胖是不健康的,但到底有多不健康,肥胖对我们的身体的损害有哪些?肥胖会导致哪些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肥胖对我们的寿命有多大影响?也就是肥胖会让我们少活几年?对于这些都只存在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
我们常见的减肥方式包括节食、运动、手术等。但这些减肥方式往往容易导致反弹,因此我们常常会问,有没有什么减肥方式既有效又安全还持久?这就不得不拿出我们的文化瑰宝中医了。
中医减肥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不把减肥简单地看作是“减掉体重”,而是视为一个 调理身体、恢复平衡 的过程。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湿、瘀血、气滞等病理产物积聚。
中医认为,肥胖主要与以下几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虚弱(关键):“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营养)并输布全身。脾虚则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停滞,聚集成“痰湿”,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
肝气郁结:长期压力大、情绪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会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消化紊乱(“肝脾不调”)。同时,气机不畅也会导致血行瘀阻,形成“气滞血瘀”型肥胖,多见于压力大的中年人。
痰湿内盛、湿热蕴结:这是肥胖最常见的直接病理产物。脾虚运化不掉的水湿,凝聚成痰,痰湿积聚则体形臃肿。如果平时喜欢吃辛辣油腻、饮酒,痰湿久了会郁而化热,形成“湿热”,表现为面部出油、易生痤疮、口干口苦、便秘等。
中医减肥方法多样,且通常组合使用。如:
中药调理(内治法)
这是核心手段,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方药:
脾虚痰湿型:常用 参苓白术散、 二陈汤 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胃热湿阻型:常用 防风通圣散、 枳实导滞丸 等清胃泻热、通腑化湿。
肝郁气滞型:常用 逍遥散、 柴胡疏肝散 等疏肝理气、解郁化瘀。
脾肾阳虚型:常用 真武汤、 防己黄芪汤 等温补脾肾、利水渗湿。
针灸疗法(外治法)
针灸是国际公认的有效中医减肥方法,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起效:
抑制食欲:刺激耳穴(如“饥点”“口”“胃”)和体穴(如足三里、 内关、曲池),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产生饱腹感,减少食欲。
加速代谢:刺激穴位(如天枢、 中脘、丰隆)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循环,增加能量消耗,利水消肿。
调节内分泌:通过调理经络,改善因内分泌失调造成的肥胖。
常用方式:体针、耳针(耳穴贴
压)、电针等。
推拿与穴位按摩
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类似针灸的效果,适合居家辅助进行。常用穴位: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通肠导滞,消除腹部赘肉。
中脘穴(肚脐上4寸):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化痰要穴,祛湿化痰。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健脾益胃,补中益气。
手法:每天用拇指按压这些穴位,感觉酸胀为宜,每次3~5分钟。也可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饮食建议(药食同源)
中医强调饮食忌口,并根据体质推荐食物:
通用原则: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晚餐减量。
痰湿/湿热体质:少吃甜食、油腻、煎炸、冷饮及奶制品。多吃 薏米、红豆、冬瓜、白萝卜、山药 等利湿健脾的食物。
可以代茶饮的药材
山楂:消食化积,尤其善消肉食积滞。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是减肥要药。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为了让我们的大脑记住自己减肥的职责,我们可以采用记运动日记或者饮食日记的方式或者记录自己体重的方式。以我们最方便的方式来记录就可以了,如果有记日记的习惯,就在日记抬头记一下今天运动了多少,体重多少。如果不记日记,也可以在体重秤旁边放一个小册子,记录自己减肥相关的日常。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能开始。

首页    中医文化    中医药在减肥中的应用
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中心卫生院 邓宗平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