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意识提高:科学方法陪伴糖友终身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患病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与疾病抗争的征程往往贯穿一生。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科学的护理方法犹如一位忠实且得力的伙伴,时刻陪伴左右,助力糖友们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拥抱相对健康的生活。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树立起强烈的护理意识,将科学护理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运动护理的重要性。提起糖尿病,很多人只知道要控制饮食,却不知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降糖“好帮手”。规律运动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辅助降低血糖。但糖友们运动需讲究科学,首先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年龄、运动习惯选择适宜项目。中青年患者身体条件较好,可尝试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更为合适,这些运动动作舒缓,对关节压力小,同样能达到锻炼效果。运动时间的选择也有门道,餐后1-2小时运动最佳,此时血糖处于上升阶段,运动可有效消耗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关节、拉伸肌肉,预防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快速升糖食物,以防低血糖发生,若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运动,进食补充糖分;运动结束后进行放松活动,帮助肌肉恢复,减轻疲劳感。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各异。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患者需按时进餐,避免服药后未进食引发低血糖。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体重,服用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轻不良反应。胰岛素治疗对于部分患者必不可少,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要确保注射部位正确,常选取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轮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脂肪增生或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无论口服药还是胰岛素,患者都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或换药,定期复诊,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了解病情、调整治疗的“指南针”。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依病情而定,一般新诊断、血糖波动大、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需每日多次监测,包括空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血糖控制平稳后,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但每周至少监测2-3天。除了指尖血血糖仪,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近年来逐渐普及,它能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每几分钟记录一次数据,为患者提供全天血糖波动曲线,及时发现隐匿性高血糖、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让患者与医生对血糖变化了如指掌,精准调整治疗策略。
心理护理。长期与糖尿病相伴,患者心理负担不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时有发生。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血糖控制,形成恶性循环。家人、朋友的关心支持是糖友们强大的心理“后盾”,多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糖尿病并非生活的绝境。患者自身也要积极调适心态,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病友交流会,了解疾病知识,分享抗病经验,发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总之,糖尿病护理之路漫漫,除饮食外,还要从运动到用药、监测,再到心理关怀,每一步都饱含科学与爱。糖友们只要树立坚定护理意识,将这些方法融入日常,持之以恒,必能在与糖尿病的较量中掌控主动,畅享人生。 

首页    护理    护理意识提高:科学方法陪伴糖友终身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妍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