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补肺法:稳定期慢阻肺的“扶正”关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这在我国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此疾病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稳定期患者的症状较轻,且病情平稳,然而肺功能仍然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如若未进行有效调理可能引起急性加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温肾补肺法是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有助于扶正固本,调节体质,预防病情复发。
慢阻肺稳定期:扶正的重要性
中医将慢阻肺纳入到肺胀、喘症等范畴中,认为急性加重期多与外感邪气有关,所以治疗中需要以祛邪为主,例如进行清热化痰以及宣肺平喘。在稳定期则由急性期的邪气亢盛转变为正气虚弱,长时间的咳嗽喘息会耗伤患者的肺之气阴,而人体肺脏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脏纳气进行支撑,一旦肾气虚则无法实现固摄肺气,引起气短、乏力等症状,该阶段如果仍应用祛邪药物治疗可能损伤患者的正气,并产生越治越虚的情况,所以稳定期的治疗核心是扶正。合理用药来补充肺肾之气,有助于提升机体抵抗能力,更好的抵御外邪侵袭,有助于延缓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趋势,预防急性加重。温肾补肺法则是中医对于患者肺肾两虚这一病机的关键疗法。
肺肾相依,温肾方可强肺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而肾为气之根,其中肺脏负责吸入清气,而肾脏则负责将清气收纳并向下潜藏,从而维持人体呼吸的平稳以及深度,慢阻肺患者长时间的咳喘会导致大量耗伤肺气,使得肺气不足,进而无法滋养肾脏。相反的如果患者存在肾虚情况,也使得肾脏无法纳气,加重了肺脏负担,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产生肺肾两虚的情况。温肾补肺法的基本逻辑是通过进行温补肾阳以及滋养肺气,并调理肺肾协同关系,例如采用补肾药物来提升肾脏的纳气功能,使呼吸变得更加深长,应用补肺药物则有利于修复肺脏功能,帮助缓解气道损伤,所以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气短、乏力等症状,还可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呼吸道感染,这对于降低急性加重的发作频率有大有裨益。
温肾补肺法的应用实践
在临床实践当中中医应用温肾补肺法治疗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来辨证用药。中医通常将稳定期慢阻肺划分为不同证型,例如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以及肺肾气虚证等,根据证型特点来搭配药物治疗,例如肺气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气短、乏力、多汗,通常会采用黄芪、白术以及党参等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而肾阳虚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畏寒、夜尿增多以及腰膝酸软等,通常会采用附子、淫羊藿以及肉桂等具有温肾散寒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肺肾气虚证患者同时具有上述症状表现,通常会应用冬虫夏草、胡桃仁以及蛤蚧等兼具肺肾功效的中药进行调理。合理应用中药有助于改善上述症状,同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比较适宜慢阻肺患者长期调理。除了可使用中药调理外,温肾补肺法中还可配合针灸、艾灸等疗法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肾俞、肺俞等穴进行艾灸所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调理肺肾功能,针对足三里、太渊等穴进行针灸,则可提升机体免疫能力,改善症状。
生活调理:助力温肾补肺
温肾补肺法的应用还需日常生活调理的配合,从而实现扶正固本,例如要注意保暖,预防受凉。还要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可增强肺气,还可滋养肾气,然而要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可吃一些具有温补肺肾功效的食物,如羊肉、山药以及核桃等,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应尽量减少,以免加重肺肾损伤。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核心为扶正,采用温肾补肺法,能够切中肺肾两虚的病机所在,有助于延缓肺功能的下降趋势,还可有效改善症状,预防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