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导管感染怎么办?这些护理细节要注意

 

 

透析是许多肾功能不全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方式,而透析导管则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通道。然而,导管作为一条外界与血管直接相连的通路,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一旦发生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透析效果,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了解导管感染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每一位带管患者都至关重要。
认识透析导管感染:原因与表现
透析导管感染通常是由皮肤表面的细菌,沿着导管外壁或管腔进入体内引起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可发生在导管出口处、皮下隧道,甚至血液中,分别称为出口处感染、隧道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迹象
局部症状:导管出口处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全身症状:突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通常在透析过程中或结束后不久),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等。
其他:少数情况下,如果感染严重,可能没有典型高热,尤其是老年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血压不稳定或血糖异常波动。
如果您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尤其是透析时或透析后发冷、发烧,必须立即告知您的透析中心医护人员或前往医院就诊,切勿自行服药或拖延。
发生感染后怎么办:诊断与治疗
一旦怀疑感染,医生会立即抽血(导管血和外周血)进行培养以明确诊断。治疗核心是尽早、足量、足疗程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自身血管条件,医生会与您共同决策导管处理方案:对于轻症,可能在强力抗生素和抗生素封管(向导管内注入高浓度药液并保留)尝试保留导管;若感染严重或治疗无效,则通常需拔除导管,并视情况同期更换新管或后续建立更安全的长期通路。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护理的核心细节
保持清洁干燥,严守无菌原则
洗澡须知:绝对禁止将导管及敷料浸入水中(如盆浴、泡澡、游泳)。洗澡时应采用淋浴,并提前用防水敷料
(如洗澡保护贴)妥善包裹导管及周围皮肤,确保完全密封,洗完后立即检查内部是否进水,并及时擦干身体更换敷料。
敷料更换: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或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感染的生命线。敷料应定期更换(具体间隔遵循您所在透析中心的规定),一旦被污染、浸湿或卷边脱落,应立即更换。
触摸导管前:任何需要接触导管或伤口的行为(如更换敷料、连接透析管路),操作者(包括您自己或家属)都必须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消毒双手。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细致观察,每日自查
您应该养成每天观察导管部位的习惯,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看:观察导管出口处皮肤有无发红、肿胀、渗液、脓液或结痂。
感:感受局部有无疼痛、压痛或发热感。
摸:轻轻触摸隧道沿途的皮下区域,检查有无硬结、压痛(此项需非常小心,避免牵拉导管)。
记:记录体温变化,尤其注意有无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寒战。
一旦发现任何异常,都应立即联系您的医疗团队。
避免人为风险,养成良好习惯
穿着宽松:穿着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导管部位受到摩擦和压迫。衣服应易于穿脱,防止意外钩拉到导管。
固定妥当:妥善固定导管体外部分,通常使用专用的固定装置或胶带,防止导管随意晃动或牵拉,减少对出口处的刺激。
绝不自行操作:切勿自行用未经消毒的物品处理伤口,或随意涂抹药膏、药粉。不要自行打开导管上的任何帽盖。这些操作都会极大增加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营养,保证充足休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度活动,以增强自身抵抗力,更好地对抗潜在感染。
透析导管是您的生命线,守护它的安全就是守护您自己的健康。导管感染虽然常见且棘手,但通过科学的认识、及时的治疗和一丝不苟的日常护理,绝大多数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请您务必与您的透析团队保持密切沟通,牢记并践行上述护理细节,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首页    健康科普    透析导管感染怎么办?这些护理细节要注意
成都市简阳市爱晚中西医结合医院 黄金波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