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抖”动背后的秘密:从生理性震颤到帕金森病

 

 

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甚至在偶尔熬夜、喝浓茶后的年轻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虑和瞬间的恐慌。手一抖,心里就“咯噔”一下,仿佛看到了不好的预兆。其实,“抖”在医学上称为“震颤”,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它就像身体的咳嗽、打喷嚏一样,是一种症状,而非一种特定的疾病。手抖绝不等于帕金森病,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完全正常的生理反应到需要严肃对待的神经系统疾病。
最常见的“抖”——生理性震颤
首先,请大家放宽心,绝大多数人的偶尔手抖,都属于“生理性震颤”。这是一种非常细微、快速的抖动,通常肉眼难以察觉,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变得明显。

什么时候会出现?
情绪激动时:紧张、焦虑、恐惧或者极度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让肌肉处于“备战”状态,从而引发手抖。
身体疲劳时:熬夜、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后,神经系统得不到充分休息,控制肌肉的精细度下降,也会导致抖动。
代谢紊乱时:低血糖、饥饿时,能量供应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身体代谢率极高,神经系统兴奋,都会引起震颤。
外界刺激后:饮用过多咖啡、浓
茶,吸烟或某些药物(如哮喘药、激素等)的副作用。
这种抖动通常幅度很小,速度快,而且是一过性的。一旦诱因消除(比如情绪平复、休息好了、吃饱饭),抖动就会减轻或消失。它不影响日常生活,更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看作是身体发出的一个“提醒信号”,告诉你该休息了、该放松了。
良性但持久的“抖”——特发性震颤
如果抖动频繁出现,且排除了生理性因素,那么可能需要考虑“特发性震颤”。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非常多见,常常有家族遗传倾向,因此也叫“家族性震颤”。
它的特点是
动作性震颤:它的抖动最常发生在执行动作时,比如端杯子、用筷子夹菜、写字、做精细活(穿针引线)的时候。手在完全放松、静止不动时反而不抖。
“点头”或“摇头”:除了手部,它也可能累及头部(表现为不由自主地点头或摇头)、声音(声音发颤)。
饮酒后减轻: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是,少量饮酒后,震颤会明显减轻(但切记不能以此作为治疗方法!)。
进展缓慢:病情通常发展非常缓慢,可能数十年只有轻微加重。虽然它会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导致有人不愿在公共场合吃饭),但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也不会导致全身性的瘫痪或智力下降。
特发性震颤需要与帕金森病进行区分,因为它们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
需要警惕的“抖”——帕金森病震颤
现在,我们才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帕金森病。它的震颤确实是核心症状之一,但绝非全部,甚至约有30%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并不出现震颤。
帕金森病的震颤有其独特的“标签”
静止性震颤:这是最典型的特点。表现为在肌肉完全放松、身体静止时(比如手放在膝盖上、走路时自然下垂),出现规律性的抖动,频率大约每秒4~6次。典型形态是“搓丸样震颤”,就像在搓一个药丸。
动作时减轻,紧张时加重:当患者去做一个有意向的动作时(比如伸手去拿杯子),抖动反而会减轻或停止;但在情绪紧张、疲劳时,抖动会加剧。
伴随其他“非运动”症状:识别帕金森病,不能只看“抖”。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其他“搭档”症状:
运动迟缓:动作变慢,穿衣服、走路、起床等日常活动耗时延长。
肌强直:肢体变得僵硬,关节活动时像在折一根铅管。
姿势步态异常:走路时手臂摆动减少,步子变小、变慢,身体前倾,起步困难,刹不住车。
简单来说,特发性震颤是“动的时候抖”,而帕金森病是“安静的时候抖”。 此外,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长期管理,以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手抖是一个常见的信号,但它的含义千差万别。绝大多数抖动是良性的生理性或特发性震颤。我们应该学会初步识别它们的特征,既不必过度焦虑,也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异常警告。关键在于科学对待,及时寻求专业神经内科医生的帮助,才能揭开抖动的秘密,获得正确的指导和治疗,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首页    健康科普    揭开“抖”动背后的秘密:从生理性震颤到帕金森病
犍为县人民医院 周莉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