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饮用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水源污染、管网老化、二次供水污染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
当前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源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水源地受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水源水质下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重金属超标、有机物污染等严重问题,给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供水设施老化严重
我国很多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年代久远,部分管网使用年限已超过30年,管道锈蚀、渗漏问题严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部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水箱清洗不及时,水质难以保证。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供水设施相对落后,部分地区仍在使用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难以达标。同时,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资金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水安全难以持续保障。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饮用水卫生监管存在力量不足、手段单一问题,难以全程动态监控。部分地区因多头管理、权责模糊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亟需优化监管体系提升效能。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的主要措施
强化源头治理
要保护好我们的水源地,划定专门的饮用水保护区,严格限制保护区内搞建设。建立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定期检查水源质量,发现问题马上处理,把污染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完善供水设施建设
加快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广优质管材应用。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清洗消毒标准。推进智慧水务建设,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全过程监管
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大监督抽检力度,重点加强对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信用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必须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水务、环保、卫生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定期检查更新消毒剂、检测设备等关键物资。提升水质快速检测能力,配备便携式检测仪器,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推进社会共治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定期公开水质监测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加强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安全饮水意识。
未来工作展望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供水差距,让农村居民也能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型净水技术,提升水处理工艺水平。同时加强水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提高监管效率。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建立饮用水卫生专家库,为监督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推动建立饮用水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分散和转移供水安全风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保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福祉。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切实筑牢饮用水安全防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首页    健康科普    强化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全力保障饮水安全
宣化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 王晓虎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