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患者如何调整饮食?营养补充指南

 


 

甲减与营养代谢:那些被“拖慢”的生理节奏
甲状腺激素如同身体的“代谢引擎”,当它分泌不足时,全身细胞的能量转换效率会显著下降,就像一台积灰的机器,运转变得迟缓。这种代谢减速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胃肠蠕动减慢导致食欲减退、腹胀便秘;脂肪代谢效率降低使胆固醇升高,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蛋白质合成不足则引发肌肉无力、头发枯槁。
临床数据显示,甲减患者中约60%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其中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最为常见。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铁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同时,代谢减缓使身体对热量的需求减少,若仍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极易导致体重增加——这也是甲减患者最困扰的问题之一,约 70% 的患者会出现体重上升,且多为难以减去的脂肪堆积。
饮食总原则:
为“迟缓的代谢”量身定制
甲减患者的饮食核心在于“平衡”——既要为甲状腺功能提供必要原料,又要减轻代谢负担,同时纠正可能存在的营养缺陷。以下三大原则需牢记:
低GI饮食控体重是首要目标。选择升糖指数(GI)低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杂豆、非淀粉类蔬菜(菠菜、西兰花),能延缓血糖上升,避免胰岛素过量分泌(胰岛素会促进脂肪合成)。研究表明,甲减患者采用低GI饮食3个月,平均体重可减少3.5公斤,且能改善疲劳感。需避免精制糖(甜饮料、糕点)和精加工食品,这类食物会引发血糖波动,加剧代谢紊乱。
高纤维促消化同样关键。代谢减缓导致的肠道动力不足,容易引发便秘。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相当于500克蔬菜+200克水果+50克粗粮)能有效改善肠道环境。可溶性纤维(如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调节血脂,降低甲减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不可溶性纤维(如芹菜、韭菜)则能促进肠道蠕动。建议将蔬菜切碎烹饪,既保留纤维又便于消化——甲减患者常因胃酸不足,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
关键营养素:精准补充,激活代谢
针对甲减患者常见的营养缺乏和代谢特点,以下几种营养素的补充需重点关注:碘:按需摄入,避免极端。对于缺碘性甲减(如部分山区人群),需适当增加碘摄入,每日推荐量为成人150微克(约等于5克加碘盐或30克海带)。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需“限碘”,每日碘摄入不超过150微克,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可选择加碘盐但不额外补碘——过量碘会刺激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加速甲状腺组织破坏。判断碘摄入是否合适的简单方法:定期检测尿碘,理想范围为100-200微克/升。
铁与维生素B12:造血“黄金搭档”。约30%的甲减患者存在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需多吃瘦肉(牛肉、羊肉)、动物血(鸭血、猪血)、黑木耳等高铁食物,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青椒),促进铁吸收。若胃酸分泌不足(甲减常见问题),可在进餐时喝100毫升温柠檬水,帮助铁溶解。维生素B12缺乏则多见于长期素食的甲减患者,建议每周吃2~3次动物肝脏(每次50克)或补充营养剂,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
硒:甲状腺的“保护神”。硒是甲状腺组织的重要抗氧化剂,能减少甲状腺细胞的氧化损伤,尤其适合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研究发现,每日补充200微克硒(约等于100克富硒酵母或50克巴西坚果),可降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减轻甲状腺炎症。但需注意硒过量的风险(每日不超过400微克),以免引发脱发、指甲变形。
饮食误区:避开这些“隐形陷阱”
甲减患者的饮食调理中,一些常见认知误区可能适得其反,需特别警惕:
误区一:所有甲减都需要“大补碘”。这是最普遍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桥本甲状腺炎是甲减的主要病因(约占90%),这类患者补碘过量会加重病情。只有经医生诊断为“碘缺乏性甲减”时,才需要针对性补碘,盲目补碘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进一步恶化。
误区二:完全素食更健康。长期素食会增加维生素B12、铁、锌等营养素缺乏的风险,而这些营养素对甲状腺功能至关重要。甲减患者若坚持素食,必须通过强化食品或营养剂补充缺失的营养素,否则会加剧疲劳、贫血等症状。
误区三:少吃或不吃主食减肥。甲减患者代谢减慢,确实容易发胖,但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降低代谢率,形成“越减越胖”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用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保证每日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为身体提供稳定能量。

首页    健康科普    甲减患者如何调整饮食?营养补充指南
石家庄市中医院东院区 张成奇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