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发作时这三个动作可能害了你
心梗(心肌梗死)是威胁生命的急症,当冠状动脉突然被血栓堵塞,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坏死时,每一秒都关乎生死。然而,许多人在心梗发作时因错误应对,反而加速了病情恶化。以下三个常见动作,看似“自救”,实则可能致命,务必警惕。
用力咳嗽或拍打身体:心脏“雪上加霜”
错误做法:有人认为,心梗发作时用力咳嗽能“震开”堵塞的血管,或拍打胳膊、胸口能“疏通经络”。这些行为在网络上被误传为“急救偏方”,实则毫无科学依据。
致命风险:心梗发作时,心脏处于极度缺血状态,需要绝对休息以减少耗氧量。用力咳嗽或拍打身体会显著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耗氧量飙升,可能直接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或心脏骤停。研究显示,心梗患者若在发作时进行剧烈运动或用力动作,死亡率会大幅上升。
正确做法: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保持平静,就地平卧或半卧位,减少心脏负担。若独自在家,应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告知地址和症状;若有人陪同,陪同者需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
自行服药或吸氧:盲目干预可能致命
错误做法
未确诊即服阿司匹林:胸痛可能是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多种疾病的表现。若因主动脉夹层导致胸痛,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出血,加速死亡。
滥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能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但心梗患者常伴有低血压。若血压本就偏低,服用硝酸甘油可能引发休克。
过度吸氧:仅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缺氧症状时,才需吸氧。盲目吸氧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反而不利。
致命风险:错误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医生判断,甚至直接导致死亡。例如,主动脉夹层患者误服阿司匹林后,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低血压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可能因血压骤降而昏迷。
正确做法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前,若患者有冠心病史且意识清醒,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5分钟未缓解,可再含服一片,最多不超过三片)。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除非急救人员明确指示。若患者缺氧,可给予低流量吸氧(2~3升/分钟),避免高浓度吸氧。
拖延就医或自行前往医院:
时间就是心肌
错误做法
硬扛症状:部分患者因害怕麻烦家人或担心费用,选择“忍一忍”,结果错过黄金救治时间。
自行开车或步行就医:心梗患者可能随时发生心脏骤停或恶性心律失常,独自驾车或步行会极大增加猝死风险。
指定医院:非专科医院可能缺乏救治心梗的条件(如导管室、溶栓药物),延误治疗。
致命风险: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每延迟1分钟,心肌坏死面积就会扩大。研究指出,若能在90分钟内开通堵塞血管,患者存活率显著提高;若超过12小时,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即使抢救成功,心脏功能也会严重受损,引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正确做法
立即拨打120,告知症状和地址,保持电话畅通。
等待救护车期间,患者需保持静卧,家属或陪同者应解开患者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听从急救人员安排,优先送往具备心梗救治能力的医院(如胸痛中心),避免因个人偏好延误治疗。
科学自救:牢记“两个120”
第一时间拨打120:心梗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拨打急救电话,清晰描述症状(如胸痛位置、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地址。
黄金120分钟:从发病到开通堵塞血管的时间需控制在120分钟内,以最大限度挽救心肌。
心梗的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错误应对可能让救命机会稍纵即逝。记住:用力咳嗽、盲目服药、拖延就医这三个动作,在心梗发作时可能致命。掌握科学自救方法,才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