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的预防与治疗,医生来科普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处于溶解状态,然而由于某些原因,这些成分可能会析出并形成结晶,进而逐渐演变为结石。这些结晶不断聚集并增大,最终形成胆囊结石。因此,掌握胆囊结石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胆囊结石的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
菜)、水果(如苹果、香蕉)以及全谷类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不吃早餐,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胆囊内储存了大量胆汁,如果不吃早餐,胆汁无法及时排空,胆汁在胆囊内浓缩,胆固醇等成分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胆囊的正常收缩功能,使胆汁顺畅排出,减少胆汁在胆囊内淤积,降低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定期体检:对于肥胖人群、40岁以上女性、有胆结石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结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胆囊结石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无症状期:很多胆囊结石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结石在胆囊内“安静”存在,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胆绞痛:当结石移动至胆囊颈部,嵌顿在胆囊管,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烈收缩时,就会引发胆绞痛。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消化不良: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消化不良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这是因为胆囊结石影响了胆汁的正常排放,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减弱。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胆囊内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胆囊壁的情况,具有无创、便捷、准确性高等优点,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CT检查: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CT能够显示胆囊结石的形态、密度等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当怀疑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或胆管梗阻时,MRCP可以清晰地显示胆管系统的形态和结石的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定期复查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定期复查超声,密切关注结石的大小、数量以及胆囊的变化情况。如果在观察期间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溶石治疗:主要适用于胆固醇结石,且结石直径较小、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它可以通过改变胆汁成分,使胆固醇结石逐渐溶解。但溶石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且复发率较高。
对症治疗:对于胆绞痛发作的患者,可以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间苯三酚等,缓解胆囊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症状明显、结石较大、胆囊功能丧失等情况。目前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在腹部打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将胆囊完整切除。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从肝脏排入肠道,虽然短期内可能对脂肪消化有一定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人体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消化功能。
保胆取石术:部分患者希望保留胆囊,可考虑保胆取石术。这种手术是在保留胆囊的前提下,将结石取出。但保胆取石术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胆囊功能良好,结石数量较少且为单发等。术后结石复发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胆囊结石的预防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定期体检,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保障身体健康。

首页    健康科普    胆囊结石的预防与治疗,医生来科普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潆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红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