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直想知道的科普知识:乳腺超声定期检查的必要性及乳腺常见病

 


 

乳腺健康是女性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乳腺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乳腺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可重复的筛查手段,已成为守护乳腺健康的重要防线。本文将围绕乳腺超声定期检查的必要性及常见乳腺疾病展开科普。
乳腺超声:
乳腺健康的“侦察兵”
乳腺超声通过高频声波穿透乳腺组织,形成清晰图像,帮助医生观察乳腺结构、发现异常回声、判断病变性质。其核心优势在于:
无创无辐射:适合任何年龄段女性,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人群,可多次重复检查。
高敏感度:能检测出直径数毫米的微小病灶,尤其对致密型乳腺(年轻女性常见)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
动态评估:可实时观察病灶形态、边界、血流信号,辅助鉴别良恶性。
经济便捷:检查费用低、预约周期短,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定期检查:
早发现、早干预的关键
乳腺疾病早期常无症状,但定期超声检查可捕捉到细微变化:
普通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组织随年龄和激素水平变化,定期检查能动态监测腺体结构、发现结节或肿块。
高危人群:有乳腺癌家族史、携带BRCA1/2基因突变、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如纤维腺瘤、不典型增生)者,需缩短检查间隔至每6个月一次。这类人群病变进展风险更高,密切监测可争取早期治疗窗口。
特殊生理期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活跃,育龄期激素波动大,绝经后腺体萎缩,不同阶段均需定期评估乳腺健康状态。
乳腺超声能发现的常见疾病
乳腺增生:乳腺的“交通堵塞”
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对激素周期性变化产生的过度反应,表现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超声下可见乳腺层次不清晰,回声不均,可能伴随胀痛或触痛。多数增生为生理性,一般不做常规诊断,但非典型增生需警惕癌变风险。
乳腺炎:乳腺的“炎症警报”
哺乳期女性易患急性乳腺炎,超声可显示乳腺组织肿胀、回声增强,甚至形成脓肿(无回声区)。非哺乳期乳腺炎(如肉芽肿性乳腺炎)则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肿块,需结合临床鉴别。
乳腺囊肿:乳腺的“小水泡”
乳腺囊肿是充满液体的囊性结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单纯囊肿多为良性,但复杂囊肿(如囊内分隔、实性成分)需进一步评估。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的“良性小包块”
常见于年轻女性,超声表现为边界光滑、形态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较少。纤维腺瘤恶变风险极低,但需定期监测大小变化。
乳腺癌:乳腺的“隐形杀手”
乳腺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不均,伴丰富血流信号。超声通过
BI-RADS分级系统评估恶性风险:
BI-RADS 3类及以下:良性可能大,建议定期随访。
BI-RADS 4类及以上:可疑恶性,需穿刺活检或手术明确病理。
检查前准备:
简单三步提升准确性
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胸部和腋窝,减少检查时间。
避开月经期:月经前乳腺充血可能影响结果,建议月经干净后7-10天检查。
避免挤压乳头:乳头溢液患者检查前勿挤压,保持导管充盈状态更利于病因排查。
科学看待报告:
BI-RADS分类解密
乳腺超声报告中的BI-RADS分类是国际通用评估标准,数字越大风险越高:0类:需结合其他检查(如钼
靶、MRI)进一步评估。1-2类:未见异常或良性病变,常规体检即可。3类:良性可能大,建议3-6个月复查。4类及以上:需活检或手术,其中4C类恶性风险高达60%-94%。
守护乳腺健康:
从定期检查开始
乳腺超声虽能发现多数病变,但需与其他检查互补:钼靶:对微小钙化灶敏感,适合40岁以上女性联合筛查。MRI:对多灶性病变检出率高,用于高危人群或术前评估。
乳腺健康需要主动管理:每月自查(触摸是否有肿块、观察皮肤变化)、每年超声筛查、高危人群缩短间隔,三者结合可最大限度降低风险。记住,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超过90%,而这一切始于一次简单的超声检查。
乳腺健康是女性自信与活力的源泉,定期超声检查如同为乳腺安装“安全锁”,让隐患无处遁形。从今天起,重视这份“无声的守护”,为健康投资,为生命护航。

首页    健康科普    你一直想知道的科普知识:乳腺超声定期检查的必要性及乳腺常见病
达州市大竹县妇幼保健院 彩超室 钟红兰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