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转圈“咔咔”治酸痛?中医:这动作废颈椎!改揉1个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不少人饱受颈椎酸痛困扰。忙碌一天后,脖子仿佛被上了枷锁,又酸又胀,转动时还发出“咔咔”怪响。很多人下意识就会开始转圈脖子,试图用这“咔咔”声来缓解不适,仿佛这声响是颈椎舒展的号角。但真相究竟如何?
脖子转圈“咔咔”响,是解压还是自残?
关节异响溯源:颈椎由七块椎骨紧密相连,关节面光滑且含滑液,如精密齿轮般保障灵活转动。若长期保持低头刷手机、伏案等不良姿势,颈椎周边肌肉、韧带持续紧绷,关节囊受压致内部压力改变。此时猛转脖子,关节腔压力骤降,滑液中气体析出成小气泡,气泡破裂便发出“咔咔”声,这其实是颈椎发出的“求救信号”。
“咔咔”暗藏危机:不少人认为转完脖子后的短暂轻松感,如同给颈椎做了“SPA”。但频繁、大力转圈脖子,无异于给颈椎埋下“定时炸弹”。颈椎肌肉、韧带反复过度拉伸,弹性渐失,如同被过度拉扯的橡皮筋。长此以往,颈椎稳定性受损,椎间盘压力分布失衡,加速退变老化,甚至可能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等严重问题,让人与颈椎病“纠缠不清”。
中医视角:颈椎养护,讲究“刚柔并济”
颈椎为何如此“娇弱”:中医认为,颈椎乃人体经络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与督脉、膀胱经等经络紧密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则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颈椎一旦出现问题,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足,毒素堆积,各种不适症状便接踵而至。现代人长期久坐少动、贪凉饮冷,导致颈部气血瘀滞、寒湿痹阻,颈椎自然“不堪重负”。
为何转圈脖子是“废颈椎”之举:从中医理论来讲,颈椎的生理结构讲究“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转圈脖子这种剧烈、不规范的转动方式,违背了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容易使颈椎小关节错位,筋脉拘挛。原本就气血不畅的颈椎,再经这么一折腾,气血瘀滞更甚,寒湿之邪更易侵袭,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就好比给原本就拥堵的道路,再添上几块大石头,交通彻底瘫痪,颈椎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改揉1个点,轻松拯救颈椎
寻穴:风池——颈椎“守护神”
转圈脖子伤颈椎,中医推荐揉按风池穴。此穴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大致与耳垂齐平。它堪称颈椎“守护神”,能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官窍。常揉按可促进颈部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绷,驱散寒湿,让颈椎重获活力。
手法:适度按揉,激活穴位能量
找准风池穴后,端正坐姿,让颈部自然放松。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轻搭头部两侧。接着,以适中力度,从轻到重、由浅入深按揉,每次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按揉时可适当转动头部,感受颈部肌肉舒展放松。每日早晚各一次,坚持下来,颈椎酸痛症状会显著减轻,如同给颈椎做了深度“SPA”。
日常养护,为颈椎健康保驾护航
端正坐姿,为颈椎减负:日常办公或学习时,务必保持背部挺直,双眼平视屏幕或书本,让颈、肩、背部维持同一水平线。可在腰部添置靠垫,为腰椎提供支撑,间接减轻颈椎压力。切勿长时间低头或弯腰驼背,每隔40 - 60分钟起身活动颈部与身体,放松紧绷肌肉。
适度运动,唤醒颈椎活力:适度运动对颈椎健康意义重大。放风筝时仰头望天,能充分拉伸颈部肌肉;游泳时水的浮力可缓解颈椎压力,全身肌肉协同运动还能改善颈椎血液循环;瑜伽里的颈部伸展动作,能温和活动颈椎关节、放松肌肉。挑选一项心仪运动并坚持锻炼,让颈椎重焕生机。
做好保暖,抵御颈椎寒邪:颈部保暖不容懈怠。寒冷会致颈部肌肉收缩、血液循环减缓,加重颈椎不适。日常避免颈部直面冷风,夏季身处空调房,可备条薄围巾或披肩随时保暖;冬季外出务必做好颈部防护,严防寒邪侵袭。
颈椎健康,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别再盲目相信脖子转圈“咔咔”响能治酸痛的错误观念,听从中医的建议,改揉风池穴,结合日常的良好习惯,给颈椎全方位的呵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颈椎健康,远离颈椎病的困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首页    中医文化    脖子转圈“咔咔”治酸痛?中医:这动作废颈椎!改揉1个点
成都中山骨科医院 何东玻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