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如何插上“数字”翅膀?
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生动能。不久前,“数据要素×”大赛江苏省分赛现代农业赛道决赛落下帷幕,我市选送的3个项目榜上有名,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当“数据要素”碰上“现代农业”,会碰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业的智慧化转型与数据化升级,通过打造一批数字农业项目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在农业生产、农业金融、农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
插上智慧“翅膀” 农业加“数”跑
在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内,采用瓶栽技术培育的鹿茸菇状如鹿角,长势喜人。在数字化栽培管理平台的加持下,品种、生产环境、栽培基质、病虫害等关键数据被采集,分布有序的远程自动监测及控制设备,按“需”实施着精细作业。
以前靠经验种植,现在则心中有“数”。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省级数字化建设试点”项目,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赋能现代农业从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通过数据的长效治理,企业已经琢磨出一套菌菇最佳培养方案,基地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包括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都是‘量身定制’的。”
“种什么品种、种多少、种好了卖给谁、什么时候卖?这些问题平台都会给出答案。”上述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平台已接入菌菇的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数据链条全面贯通。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化决策模型,可有效提升食用菌生产管理效率,在提质增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据统计,数字化栽培管理平台上线以来,企业菌菇产量提高了10%,单位能耗降低了3%,成本降低了2%,品质提高了8%。
以“数”赋能 金融活水精准助农
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中,由于金融机构缺少涉农数据,机构与涉农经营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对称等问题,导致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金融机构找不到真农民、真农业,信贷资金“风险高”。
为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三农”领域的融通创新,提升在农业农村场景中金融服务的适用性、可得性和普惠性,我市正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全域涉农数据进行汇聚,形成数据资源中心。目前,平台已建成数据库85个,接入数据表3.7万张,形成数据集354个,编制数据目录1254条。
数据有了,如何安全合规释放数据价值?
中农信达与镇江移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30多万农户及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建模、分析,梳理形成基本信息、土地信息、生产信息、经营信息、资产信息等150多类维度,建立了全息精准画像、数据资产包和基础信用评价,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控风险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平台已累计分析样本12万份,输出900万次联合计算,授信总额度10亿元,累计放款5.92亿元。
数据精准预测 农户经营有“指”望
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让农民日子好起来。数据要素价值除了广泛应用在耕、种、管等环节,对农产品价格指数研发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们市场上商户约有500户,产销对接农户15000户,他们有数据要素赋能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利用数据进行品种、产量、价格预测,需求量很大。”镇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俭介绍,农批市场信息中心通过采集市场交易产品的品种、来源、价格信息等,综合历年数据,深度挖掘,形成镇江农产品价格指数,指导商户和农户生产经营。
数据要素在农业领域潜能巨大,相关农产品的指数已成为市场交易重要定价参考。市发改委利用镇江农批数据平台整理后的各类价格、数量、批次、产地等综合交易数据,形成镇江农产品价格指数,用来指导全市集伙单位集中采购和社会单位农产品采购招标。(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刘丹)
发布日期:2024-10-21来源:镇江日报